![]() |
主要用途 | 营养强化剂 |
生产许可证编号 | 食品级 |
CAS | 50-81-7 |
型号 | 食品级 |
包装规格 | 25*1 |
外观 | 粉末 |
保质期 | 两年 |
有效物质含量 | 99% |
主要营养成分 | 维生素C |
含量 | 99% |
是否进口 | 否 |
维生素C(Vitamin C ,Ascorbic Acid)又叫L-抗坏血酸,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。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。一旦吸收,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,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,*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。正常情况下,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-2-硫酸由尿排出;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,维生素C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抗坏血酸。
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,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,分子式为C6H8O6,分子量为176.1。天然存在的抗坏血酸有L型和D型2种,后者无生物活性。维生素C呈无色无臭的片状晶体,易溶于水,不溶于脂溶剂。在酸性环境中稳定,遇空气中氧、热、光、碱性物质,特别是由氧化酶及痕量铜、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,可促进其氧化破坏。氧化酶一般在蔬菜中含量较多,故蔬菜储存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流失。但在某些果实中含有的生物类黄酮,能保护其稳定性。
维生素C:又名抗坏血酸,为六碳的多羟基内酯,具有酸性和强还原性,易溶于水,在酸性溶液中加热很稳定,但在碱性溶液中很快破坏。由于其具有强还原性,所以极易被氧化剂破坏。维生素C在青饲料中含量较高。维生素C的生理功用:
①、合成胶原和粘多糖等细胞间质的必/需物质;
②、能使体内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变为还原型谷胱甘肽,从而起到保护酶的活性SH基,解除重金属毒性的作用;
③、作为一种还原剂,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;
④、参与体内其他代谢反应,如在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、酪氨酸代谢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都需要维生素C;
⑤、*对铁的吸收也需要维生素C